“3月4日,6名中国工人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发生的爆炸中遇难。”今年以来,中国工人海外被劫持遭袭击的事件接连发生,深深地刺痛着中国人的神经。中国海外工人的安全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中国工人在海外接连遭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实力的提升,“走出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介绍说,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走向海外,足迹深入到非洲、中东、中亚等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人被派往异国他乡工作,与“走出去”相伴随的是安全风险的增多,中国工人海外工作遭遇袭击的概率也在增大。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1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5.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4.1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中国工人海外被绑架的事件有10多起。
针对中国工人在海外接连遭袭的现实,政协委员呼吁必须着力构建一张保护中国海外工人生命的“安全网”。万季飞委员说,这其中除了进一步加强领事保护外,中资企业自身的安保建设,对当地安全和文化环境的评估以及应对措施都是当务之急。
保护中国海外工人的生命安全,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季飞委员认为,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家也在为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在利比亚撤离行动中,中国政府调派民航包机、货轮、护卫舰,租用外航包机、外籍邮轮、大客车等,首次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顺利将数万名受困人员安全撤出并转运回国。利比亚撤侨壮举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巨大的开销和投入。
缺乏安全投入已成企业“软肋”
与政府大量的资源投入相比,一些企业在仓促“走出去”的时候,对于工程的安全,职工的安全保障功课做得并不充分。许多员工都是第一次出国,不仅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连自己有没有购买人身保险都不清楚。
万季飞委员建议,在保护海外职工安全方面引入保险机制,对企业的海外投资合作项目实行强制保险,扩大投资保险规模,将转移安置海外人员在内的费用损失等纳入保险范围,进而改变“企业出事,政府买单”的状况。同时要着手建立中国自己的海外企业保安公司,采取更加专业化的手段,确保中资企业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伴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工人海外安全话题日益受到重视,而解决中国工人在海外,尤其是在矛盾冲突热点地区的人身安全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急迫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认为,缺乏足够安全投入以及充分的安全保障,已成为一些中资企业走向海外时的“软肋”之一。
吴思科委员分析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资企业所到之处大多是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高风险地区,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帮助企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安全评估,充分考虑到一旦出事要付出的安全成本。如果风险大于收益,就应该考虑终止项目,而不应该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
毕竟,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任何经济行为都应该以保障人的生命权为基本前提。
“不培训就不派出”
“走出去的企业,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吴思科委员再次强调,企业在出国前,对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要充分研究,把风险成本考虑进去;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通过模拟演练多种方式,对出国务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出国安全纪律,应急管理制度,所在国安全形势和风险报告,防范恐怖袭击常识等,帮助职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不培训就不派出”应该成为一项铁的纪律,作为相关部门审查时的“一票否决”内容严格执行。吴思科委员强调说。
几天前发生的中国工人被袭事件,我们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个偶发的孤立事件,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和防范意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会停滞,保护海外员工安全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未雨绸缪,亡羊补牢,让每一个中国工人“高高兴兴出国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万季飞委员表示。(本报北京3月6日电)
【链接一】
国际劳务输出定义:劳动者从国内向国外或境外的某一地区转移,在外国或外地劳动,同时获得劳动收入。
境外务工三大形式:一,我国中标的海外工程或投资的生产项目,由国内企业委派管理人员和聘用国内劳务人员前往施工或组织生产;二,我国外派劳务中介公司招聘国内劳务人员,前往境外企业生产项目或施工工程;三,一些持旅游护照滞留和通过其他渠道外出务工者。(郑莉 张锐 整理)
【链接二】
为海外人员设置“安全岛”
员工的海外安全管理需要企业每个人的参与。如何为海外人员设置“安全岛”?
建立海外员工管理体系。包括:由总部管理层推动制定的安全制度规则,一个清楚规定的安全预算数额,一个工作投入的安全管理经理,一个危机管理团队,一个危机管理和突发事件反应计划。
注重事先评估。海外员工的安全危机主要来自绑架、恐怖行动、战争、政治和工人运动,因此提前预防尤为重要。企业应该随时随地监控每个国家的状况,评估这些危害对员工和他们家庭的影响,同时与当地的使领馆保持紧密的接触,这对于随时更新意外事故策略很重要。
保持自我防护意识。包括时刻带着移动电话,存入办公室电话、使馆电话、安全公司电话号码等;了解海外国家的政治历史、现在情况、未来趋势;外出、进入某个建筑物就要留意逃生出口,时刻保持警惕;知道哪儿更安全;在领事馆登记;尽量改变每天上班的路线;在房间中储存一些不易腐败的食物和医疗药品;在公共场所不要显露你有很多钱等等。
在送员工海外工作前进行培训。包括培训他们如何远离危险地区、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在危机发生前告知他们紧急事故处理程序,以及必须告诉员工公司的紧急撤退计划。(郑莉 张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