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孙效东宣布百万职工素质提升活动启动
甘肃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学春深入社区调研工会工作
党政支持 整合资源
构建工会工作大格局
今年4月22日上午,金川集团公司第六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正在公司体育馆中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参加完有关会议后,欣然步入会场,在职工的创新成果前仔细观看,并与职工们亲切交谈。
省委书记亲赴一个企业工会举办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现场,与一线职工交谈岗位创新的经验,此情此景在国内并不多见。参观中,王三运动情地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职工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投身技术创新,为职工提供良好的条件,使这项活动能够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
就在今年春节前夕,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送温暖一行,专程走进平凉市总工会职工服务大厅,在看望、慰问工会职工时深情地说:“ 2007年我曾来过这里。时隔几年,今天又来到平凉市总工会,看到你们的工作由过去对困难职工的帮扶走到了面向全体职工服务。实践证明工会发挥服务群众广泛的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富民、安民、惠民服务方面功不可没。”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走进工会工作“第一线”的新闻并不罕见。这样做既是为工会干部鼓劲加油,也是对工会组织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给力回应。
2012年初,全国工会广泛开展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甘肃省总工会结合甘肃省委正在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全省工会组织中广泛开展“进企业、访职工、办实事、促发展”活动。要求各级工会干部“五必进”—到生产困难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困难职工多的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的企业、工会工作薄弱的企业去;“五必访”—生产一线职工、生活困难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青年职工必访。
行动得到了甘肃省委的肯定和支持。省委副书记欧阳坚指出,要做深、做实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让广大职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工会组织是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各级工会干部是名副其实的“工人之友”。他同时对各级党委提出要求:要切实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会履行职责的制度保证,为工会在全省大局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在很短的时间内,甘肃省14个市州还以市委(或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转发了工会“进访办促”活动《实施方案》,一些市州党委常委会听取了工会“进访办促”活动汇报,一些市州党政领导与工会干部一道进企业、访职工,用实际行动支持工会开展工作。
近5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坚持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带有方向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积极为工会组织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甘肃省委多次批转有关文件,省委分管领导经常出席省总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甘肃省委领导在许多重要会议上多次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赋予工会组织更多资源手段,充分发挥工会组织重要作用,各市州党委也适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热潮。
甘肃省政府和省总工会定期召开政工联席会议,及时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影响工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全省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会经费财政划拨等方面逐年加大资金、政策支持。2012年,甘肃省政府批转人社厅、工会等八部门《关于做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作的意见》,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支持工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与此同时,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全部建立政工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了大量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工会工作各方面的关心关注,对加强和改善工会工作,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工会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新时期工会工作大格局,为实现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诞生了一幅幅凝心聚力、情系职工的感人画面,着力打造出“百万职工素质提升”等一批亮点品牌工程,引领全省广大职工创业就业、岗位建功、幸福生活,托举起他们美丽的梦想。
源头参与 顶层设计
构建科学维权法律框架
2013年1月1日,对于甘肃省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正式实施。至此,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甘肃工会已推动厂务公开、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三项制度升级为地方法规。
继《甘肃省实施工会法办法》之后,《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甘肃省厂务公开条例》《甘肃省集体合同条例》互为补充和完善,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形成较为健全的地方法规构架。“一法四规”的建立,标志着甘肃省以工会法为核心,以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工会维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回首5年来的立法之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孙效东深有感触地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这为我们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从源头参与上有效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2007年底,刚刚到任甘肃省总工会的孙效东同志就敏锐地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在建立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为此,要加大源头参与的力度,努力构建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权工作新格局。”从此,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构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共享发展成果的顶层设计,在甘肃省昂首起步。
到2012年初,继出台实施《甘肃省厂务公开条例》《甘肃省集体合同条例》后,《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立法进程再次提速。
在总结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几十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用法律的形式提出一系列在全国具有开拓性的新举措,彻底打破单位类别、企业性质的限制,民办的教育、医疗、科研、中介等非企业单位都要建立和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最大限度地保障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
《条例》的制定出台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多家省直部门力挺工会为职代会立法。2011年4月,甘肃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省工信委、省监察厅、省人社厅等13家省直部门共同出台《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规范》,联合开展民主管理建制专项行动,推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从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向非公有制单位延伸,促进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规范运作和职权落实。
在推动立法的过程中,甘肃省总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与国有、股份、非公企业、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工会干部及职工代表进行座谈,征求意见,使即将出台的条例深入人心。最终,拓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适用范围、充实职代会职权的诸多具有首创精神的条款写入地方法规。
《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规范》颁布后,甘肃省总工会又及时作出部署,以《条例》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重点抓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创新,在非公有制单位重点抓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和规范运作,在小微企业重点抓好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扩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覆盖面。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会公有、非公企业和事业单位厂务公开建制率分别达91.9%、91.7%、83.2%,职代会建制率分别达91.7%、93.5%、85.5%,使广大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各项合法权益,通过完善立法而获得了有效地保障。
服务转型跨越 共绘发展宏图
弘扬铁人精神谱写建功立业新篇章
甘肃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共和国的著名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的诞生地。几十年来,甘肃省广大职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在工会组织周围,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和劳模精神,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日前,甘肃省总机关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特别邀请长庆油田公司一线职工刘玲玲等7名全国劳模、农民工劳模走进机关宣讲先进事迹。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学春还先后向石述柱、侯殿禄等20多位劳动模范登门征求意见,听取大家对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李学春说:“铁人精神是中国工人的一面旗帜,代表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要通过弘扬铁人精神,引领社会风尚,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正能量。”
甘肃省总工会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张旗鼓地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培养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培养和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是甘肃省总工会的一项“品牌工程”,近5年来,吸引了全省90%的企业和35%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与其中,在全省逐步建立健全了职工学、练、比、选、晋“五位一体”的技能提升制度,开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出新成果的“三新”活动,以及比学习看谁的业务精、比技能看谁的操作水平高、比管理看谁的效益好、比服务看谁的干劲足“四比四看”活动,培养“精一会二学三”的复合型职工。
截至目前,全省14个市州、16个省级产业和20个大企业集团累计组织开展近1000个工种的技能大赛,参赛职工达545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2万余期,培训职工200多万人次。全省共有近15万名职工晋升了技术等级,307名职工破格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1700名职工被授予甘肃省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发明创造100余万项,提合理化建议47万余条,推广先进技术操作法(成果)3400余项,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从黄河两岸到大漠边关,甘肃省总工会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围绕实施省委提出“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计划,每年在8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劳动竞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竞赛格局。
5年来,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活动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延伸,从传统的企业单位向机关、事业单位延伸,尤其是国家批准建设兰州新区后,劳动竞赛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有力保证了国家和省内重点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全省涌现出全国、全省“工人先锋号”685个。在抗击舟曲泥石流灾害和岷县漳县抗震救灾中,各级工会迅速行动,动员职工投身救灾、恢复生产,“工人先锋号”的旗帜在灾区高高飘扬,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一批批生产一线的职工群众弘扬“铁人精神”建功立业,成为促进甘肃跨越发展的模范。5年来,甘肃省评选表彰全国劳模57名、省劳模38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51名、“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94个;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05名、“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315个,其他各类先进集体274个,先进个人359名。省总推出“时代先锋—劳模风采录”系列节目,采写编撰建国以来甘肃省有影响的模范人物报告文学集,突出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各市州也在电视、报刊等媒体开辟“中国梦·劳动美”、“劳动最光荣、劳模显风采”、“火红的五月”、“劳模礼赞”栏目,宣传报道各条战线的各级劳模先进事迹,全省上下营造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目前,甘肃省总工会正在积极筹备成立甘肃省劳模协会、建设甘肃省劳模荣誉室,督导指导“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
健全机制 夯实基础
探寻科学维权之路
从戈壁钢城的酒钢集团公司到黄河之滨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从塞外边关的玉门油田到秦岭脚下的华亭煤业,甘肃大地处处奏响着和谐的乐章。
5年来,甘肃在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普遍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初步形成了“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格局。目前,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正逐步向街道、社区推进,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初步实现了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进一步夯实了劳动关系工作基础。
各级工会积极推动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华亭煤业、兰州石化公司、长庆油田公司、省移动公司等工会积极探索推动解决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同岗同酬问题,与劳务公司加强“职工情感、活动开展、工作标准”三融合,帮其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带动开展工会工作。全省连续开展两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选树275个甘肃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10家企业受到全国表彰。加大民族地区工会维稳工作力度,保持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各级工会加强与人大、人社部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开展了职工收入差距、改制企业遗留问题、非公企业劳动安全保护、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状况等专项调研,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有关情况提出建议,推动提高最低工资、社会保险标准。主动配合积极开展劳动法律执法检查,联合开展了农民工欠薪、非法用工整治、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情况检查,开展了《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多项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检查,督促解决执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纠正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行为和违法违规用人现象。
目前,全省共签订集体合同16288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4815份,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1240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275份,覆盖企业近万户,职工150多万人,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14862份,覆盖女职工人78万多人。
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147个企业、131个街道(社区、乡镇)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心(站点),专兼职工作人员867人,全省三级工会网络化帮扶体系覆盖城乡。面向建档的22.6万户、69.57万人困难职工,开展了生活救助、大病救助、上学资助、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帮扶救助工作,累计发放款物近3亿元,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120多万人次。在整合工会多种职工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对困难职工实施从实用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创业指导、互助保险、法律援助、帮扶救助到实物帮助和人文关怀实行全程“一条龙”服务,不断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
全省各级工会在“进企业、访职工、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中,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推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体现党和政府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关怀。对联系基层服务职工的所办事项、办理结果、职工评价等内容进行详实记录,跟进督查,加强考核,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共走访企业2893户、困难职工和劳模16.8万余人次,与23987名企业管理者、工会干部和一线职工代表座谈交流,发放慰问金1120多万元,办实事400余件,与1319户企业、2627名职工、423名劳模建立了联系制度,受到各界职工群众的赞誉。
甘肃省总还制定了服务职工长效机制,出台《实施意见》,建立工会组织联系基层和职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职工办实事和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四大类12项具体制度,促进服务职工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紧跟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步伐,各级工会积极争取把工会职工文化体育事业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征的职工文化活动。平凉市总优化配置市工人文化宫资源,设置“五部一室”,面向社会推进职工文化产业开发工作。培训部开展电脑培训,体育部为职工提供活动场所,全年活动人数达7万人次以上。文艺部组建了器乐、舞蹈、合唱、模特、秦腔俱乐部,文化部组建书画、摄影、剪纸、文学俱乐部,以俱乐部为龙头带动全市职工的文化活动活跃发展。
长庆公司、中铁二十一局等大企业职工文化团体和文体协会深入生产一线、建设工地,开展慰问演出,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一些企业工会参与构建企业文化框架,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酒钢集团公司工会构建的以诚信文化、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团队文化、安全文化、品牌文化、廉洁文化“七种文化”为价值体系的企业文化框架,不断赋予“铁山精神”新内涵。全省建成全国、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35个,市级工会自建、改建职工书屋1000个,充分发挥了工会“大学校”作用。
面向基层 强化基础
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以来,甘肃省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入开展“争当好干部,争做娘家人,争创文明机关” 活动,使机关内外处处新风荡漾,通过省总领导率先“戴会徽、亮身份、强作风、树形象”,让岗位责任亮起来,把优良作风亮出来,把崭新形象亮出来,使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是值得信赖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值得信赖的“娘家人”。
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将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经过共同努力,全省工会组织数量大幅增加,会员队伍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认可度和向心力显著提高。
甘肃省总坚持面向基层,强化基础。大力实施以培训市县工会业务骨干为重点的“骨干工程”和以培养80后年轻干部为重点的“种子工程”,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工会的能力。
甘肃省总突出非公企业建会,狠抓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入会,以“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非公企业建会”和“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 和“劳务派遣企业建会、劳务派遣工入会”三大集中行动,使全省基层工会数达34280个,净增9914个,增长40%;基层工会涵盖单位数74168个,增加26065个,增长54%;会员346万多名,增加近65万多名,基本实现工会组织对企业的全覆盖。全省121个街道全部建立工会组织;1159个乡镇建立工会组织,占乡镇总数的94.4%。
各级工会组织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夯实工作发展基础,增强基层生机活力,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跨越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努力打造深受信赖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活力型“职工之家”,不断完善深入基层调研、为基层办实事、服务职工长效机制。
5年来,甘肃省总积极开展“工会工作先进县区”创建活动,推进县区工会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基本建设,进一步巩固“五好”县区工会创建成果,提升县区工会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全省近90%的县区达到“五好”标准,8个县区进入工会工作先进县区行列。提出并实施“四提高两加强”工作思路,大企业工会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发挥,大企业工会和地方工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的“双亮”、“建家”活动,推动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命名了一批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本版撰稿:冯继波 王勇智 刘雅萍 王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