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8200161
点我发信息
 
成都诚挚劳务有限公司 » 资讯 » 劳务输出 » 正文材料销售 材料采购 劳务法规 劳务输出 建筑劳务 劳务中介 

劳务输转大县探解“招工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4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网易新闻  浏览次数:9

新华网兰州3月20日电(记者陈俊、张文静)记者近日在甘肃省秦安县采访时发现,这个每年累计输转10万余人次的全国知名劳务大县,不管是劳务部门还是职业介绍所,都在经受着“招工难”的挑战。

秦安县劳务办的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七到现在一直忙着下乡给农民“送岗位”。春节刚过,就有40多家京津唐、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来秦安招工,用工需求量达1万多名,有一家企业就需要3000人。面对高需求量,这个劳力充裕、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一半以上的劳务输转大县却高兴不起来,县劳务办主任王来祥告诉记者:“因为我们不敢承诺能帮企业招到人。”

和劳务办一样,秦安规模最大的职业介绍所通达职业介绍所也因为招不到人而犯了难。“今年有一家南方企业张口就要5000人,但我们去年1年才输送了5000人,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董事长陈正奎说。为了招到人,介绍所工作人员每天要走村入户给农民讲政策,甚至买来洗衣粉当赠品送给听讲的老乡。

由于人多地少,山多川少,迫于生计的秦安人历来就有走南闯北讨生活的“货郎担精神”,秦安也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大县。王来祥说:“即使10年前,秦安人也是哪有钱挣就去哪,农民为找份工作,还要提上酒和点心,找关系说好话,而现在我们要四处去求农民就业,有时还求不来。”

王来祥和陈正奎等认为,招工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下劳动力结构正在变化。

“秦安每年输转的10万余人次劳力中, 80后 、 90后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到七成以上。曾经对工作不挑不拣的 货郞担 们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退出输转的舞台。”秦安县劳务办副主任唐岱民说。

在唐岱民看来,老一代“货郎担”是背负压力闯江湖,新生代农民工则是怀揣梦想闯未来。除工资外,他们更看重就业环境是否良好安全、企业保障能力是否到位、工作时间有无弹性、未来是否利于个人发展等,“现在是他们挑企业。”

陇城镇张家沟村“90后”村民张文科在宁波一家电子公司打工已有3年多,每月工资2600元。“虽然除去吃住,工资没剩多少,但每天上班只有8小时,每周还有1天休息,我有更多时间去充电。”张文科说,和20多个同在这家企业打工的老乡一样,他更希望再多学点技能,在城市“生根发芽”。

“不想只做看客,今年我准备创业做服装生意。”陇城镇略阳村“90后”村民杨艺东说,“希望靠打拼能在城市有一席之地。”

王来祥、唐岱民等表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不断提升的就业期望值,劳务办的工作也与时俱进,“如今我们更加注重对企业的考察优选,将好企业推荐给农民工,对企业不再有求必应;同时强调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系统性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在大城市飞得更高。”

通达职业介绍所通过考察跟踪回访,最终与沿海12家企业签订了输送基地协议。陈正奎说:“我们必须首先为农民工负责,我们不考虑没保障的企业。”他认为,沿海用工企业更应该多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想法,西北贫困地区输出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原标题:劳务输转大县探解“招工难”)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七月DT模板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诚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蜀ICP备16025539号-1